您的位置:

夏境 律师

辽宁省 大连

解答于 2025-09-07 16:49:56

开车压死没栓绳的狗,法律责任主要根据狗主人和机动车驾驶员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具体如下: • 狗主人未拴绳且驾驶员无过错:如果驾驶员在正常驾驶过程中,没有违反交通规则,且无法预见和避免狗突然冲出,那么驾驶员不需要承担责任。例如车辆行驶在规定车道内,速度正常,狗突然从路边冲出,驾驶员来不及避让。 • 狗主人未拴绳但驾驶员存在过错:如果驾驶员存在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即使狗未拴绳,驾驶员也可能需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责任。例如,驾驶员夜间超速行驶,遇到突然冲出的未拴绳狗,未能及时避让将其压死,可能会被认定承担主要责任。 • 双方均有过错:如果狗主人未拴绳,而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也未能充分注意道路状况,未能及时避让出现的动物,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过失。这种情况下,会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如新疆温宿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法院认定狗主人承担30%的责任,驾驶员承担70%的责任。 • 存在特殊规定的地区:一些地区对宠物狗管理有特别规定,如江苏省公安厅交通巡逻警察总队规定,对未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与宠物犬只等的事故,因宠物犬只等未拴系牵引引发事故的,其所有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此外,如果狗没有办理合法的养犬证,一些情况下可能会被认定为不受法律保护的财产,驾驶员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夏境等 29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张海龙 律师

河北省 石家庄

解答于 2025-09-07 16:38:09

拔罐被烫伤的责任归属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形: 经营者责任 如果在美容院、养生馆、汗蒸馆等场所拔罐被烫伤,通常由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承担主要责任。经营者有义务确保服务安全,若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烫伤,需承担侵权责任。例如,技师未按规范操作、使用劣质拔罐器具等,经营者需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损失。 员工责任 若员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违规操作、疏忽大意),可能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经营者担责后,可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员工追偿。 消费者自身责任 若消费者未按要求配合(如自行调整体位、未告知特殊体质等),导致烫伤,可能减轻经营者的责任,需根据双方过错比例分担责任。 特殊情形 医疗机构:若在医院由医护人员操作致伤,属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需证明医护人员存在诊疗过错。 无资质经营:若场所无营业执照、员工无资质,监管部门可处罚,消费者仍可向经营者索赔。 维权建议: 及时保留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现场照片、消费记录等。 先与经营者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 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机构接受拔罐服务,降低风险。

张海龙等 24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夏境 律师

辽宁省 大连

解答于 2025-09-07 15:37:10

9岁儿童玩手机游戏充值,充值金额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退回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9岁儿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其充值金额较大,明显超出了与该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范围,且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那么监护人有权要求游戏平台退回充值金额。例如,9岁儿童杨某用奶奶手机充值1.2万元购买游戏装备,法院认定其行为属于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游戏平台需全额退款。 不过,如果充值金额较小,与9岁儿童的年龄、智力相适应,如单次充值几十元,那么该充值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有效,一般不能退回。 如果家长发现9岁儿童有未经同意的游戏充值行为,可先收集充值记录、孩子的年龄证明等证据,与游戏平台客服协商退款。若平台拒绝,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要求退款。

夏境等 27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张海龙 律师

河北省 石家庄

解答于 2025-09-07 14:38:11

共享单车出现损坏的责任划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下是主要责任主体及情形分析: 共享单车平台责任 车辆质量问题:若因刹车失灵、车胎爆裂、车架断裂等车辆自身故障导致损坏,平台需承担主要责任。平台有义务定期检修车辆,确保投放市场的车辆符合安全标准(《民法典》第1202条)。 运维管理问题:未及时回收故障车辆、未在APP提示车辆风险、未对高风险用户(如醉酒者)限制使用等,平台需承担管理不善责任。 用户责任 违规操作:用户若违反交通规则(如逆行、超速、载人)或未尽合理注意义务(如未检查刹车),导致车辆损坏,需自行担责。 故意损坏:若用户故意破坏车辆(如割断刹车线、拆卸部件),需承担侵权责任,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 第三方责任 恶意破坏者:他人故意损坏车辆,破坏者需承担赔偿责任。平台若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承担部分管理责任。 道路管理方:因道路坑洼、井盖缺失等导致车辆损坏,市政或道路养护单位可能担责。 维权建议: 若因车辆故障损坏,及时联系平台报修并保留证据(如照片、视频、骑行记录)。 若因用户违规或第三方原因损坏,需根据过错程度分担责任。 平台通常为用户购买第三方责任险,但保额有限,建议用户自行购买个人意外险补充保障。

张海龙等 21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蒋昕赤 律师

重庆市 重庆

解答于 2025-09-07 07:26:13

上班中暑后检查出心梗,医药费的承担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以下是不同情形的分析: 认定为工伤的情况 • 医药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如果该情况被认定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参保单位的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单位承担相关费用情形:若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原本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将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此外,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况 • 职工自行承担:如果经认定,中暑与心梗的发生与工作没有直接关联,无法认定为工伤,那么医药费一般由职工自行承担。不过,职工可以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部分费用。 • 单位基于人道主义给予补助:有些单位可能会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给予职工一定的经济补助,但这并非单位的法定义务。 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 工伤认定申请表; •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 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蒋昕赤等 14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劳资纠纷

2025-09-07 06:37:16

曾鹏君 律师

江西省 南昌

解答于 2025-09-07 06:37: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离职提前通知的时间分以下几种情况: 试用期内:劳动者需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正式员工: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存在法定过错:如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缴纳社保、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等,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并可要求经济补偿。 注意事项: 若未按规定提前通知离职,可能需承担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如临时招聘费用等)。 建议通过书面形式(如辞职信、邮件)通知用人单位,并保留相关证据。 离职前建议与用人单位友好协商,确保工作交接顺利完成,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曾鹏君等 19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蒋昕赤 律师

重庆市 重庆

解答于 2025-09-07 05:46:58

偷东西价值三千左右,会根据不同情况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具体量刑时,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坦白、积极退赃退赔等从轻处罚情节,可能会从轻、减轻处罚,甚至适用缓刑。例如,在徐州市贾汪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盗窃案中,被告人沈某某盗窃3000元,案发后全部退赔并取得谅解,法院最终判处其拘役两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如果存在累犯、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等从重情节,则可能会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 此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有差异,对“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四川省,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六百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而在浙江省,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才认定为数额较大。

蒋昕赤等 15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蒋昕赤 律师

重庆市 重庆

解答于 2025-09-07 04:12:42

被公司强迫写离职单不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定情形,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公司强迫员工写离职单,属于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如果员工是在被胁迫、欺诈等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署了离职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该离职单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若遇到公司强迫写离职单的情况,员工有权拒绝,并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威胁短信、邮件、录音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蒋昕赤等 15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王瑞 律师

北京市 北京

解答于 2025-09-06 23:49:27

您好,代签往来收据且口头授权事后不被认可,代签人可能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若代签行为构成无权代理,且被代理人(授权人)事后拒绝追认,代签行为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此时,代签人可能需对相对人(如交易对方)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以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为限。 若相对人明知代签人无权代理仍与之交易,双方可能按过错分担责任。 举证责任口头授权的效力取决于能否证明其真实性。若代签人无法提供证据(如录音、证人等)证明存在口头授权,可能需自行承担代签行为的法律后果。 特殊情况 若代签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如相对人有合理理由相信代签人有代理权),则代签行为有效,责任由被代理人承担。 若代签行为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代签人需承担赔偿责任。 建议: 重要文件代签应采用书面授权,明确授权范围、期限等细节。 若已代签且被代理人不认可,应及时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避免损失扩大

王瑞等 10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马晓虹 律师

福建省 漳州

解答于 2025-09-06 22:07:05

诉讼:身份证据: 1 您本人及孩子的身份证、户口本。 2男方的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号码、户籍信息(尽可能提供)。 3离婚证、离婚协议书(这是要求支付抚养费的核心依据)。 2. 违约证据: 银行流水:打印您名下收款账户近一年的银行流水,用荧光笔标出男方此前正常支付1000元的记录,以及显示近半年**未有该笔款项入账**的记录。 催讨记录:虽然不接,但您之前尝试联系的记录截图(电信运营商APP上可查询)也有证明价值。如果发过短信、微信等,务必全部截图保存,即使对方未回复。 3. 孩子支出证据(为可能提出的“增加抚养费”做准备): 收集孩子日常开销的票据,如学费、培训费、医疗费、大额购物凭证等,以证明1000元可能已不足以覆盖实际花费。

马晓虹等 12 位律师已回复

已帮助0人

推荐律师

查看更多
王瑞

已帮助5405

擅长:刑事案件、企业法务、合同纠纷

郭广吉

已帮助10619

擅长:房产纠纷、婚姻家事、刑事案件

孙先格

已帮助19606

擅长:婚姻家事、刑事案件、劳资纠纷

庞立伟

已帮助3227

擅长:婚姻家事、债权债务、交通事故

张海龙

擅长:刑事案件、综合咨询、合同纠纷

律师回复动态

郭广吉
3天前

辱骂他人并致被骂的人自杀,骂人者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或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行为人侵害他人的人格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或是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且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行为人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骂人者侵权的事实完全符合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骂人者依法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包括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对方住院期间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费用。 行政责任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可见,公然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法人员应承担行政责任,面临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若骂人者在菜市场这种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大声侮辱、诽谤对方,骂人者的行为属于公然侮辱、诽谤他人的违法行为,骂人者已违反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骂人者应对其行为承担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侮辱罪、诽谤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可构成寻衅滋事罪。 若骂人者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造成对方伤亡的后果,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预见或者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对方伤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那么骂人者还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若骂人者明知自己的辱骂、诽谤行为会引发对方伤亡的结果,且主观上希望(积极追求)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则骂人者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 由于刑事责任的证明标准远高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证明标准,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骂人者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若情节特别恶劣或给被害人造成严重伤亡后果的,骂人者很可能还会面临刑法的惩处。

郭广吉
3天前

如果自己的手机掉了被别人捡走不归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归还与报警 要求归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因此,失主有权要求捡到手机的人归还手机。 报警协助:失主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请求警察协助调查拾得手机的人。警察会根据相关证据帮助查找,虽然此类案件不属于刑事案件,警方无法对拾得人采取强制措施,但可以进行劝导。 二、法律途径 提起诉讼:如果经过警方劝解,拾得人仍不归还手机,失主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拾得人归还手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可能构成侵占罪,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处罚。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罚更重。 三、后续建议 保护证据: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确保收集足够的证据,如手机定位信息、监控录像等,以证明手机被拾得人占有且未归还。 及时行动:一旦发现手机被捡走,应尽快采取行动,无论是通过报警还是法律途径,以增加找回手机的可能性。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加强个人财物的保管,如设置手机密码、开启定位服务等。 综上所述,如果手机被别人捡走不归还,失主可以通过要求归还、报警协助以及法律途径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也是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关键。

郭广吉
3天前

爆胎导致司机死亡,责任如何确定,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 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一、总体判断 爆胎导致司机死亡,要具体分析爆胎的原因、你的驾驶行为是否违法和是否存在其他责任方。若爆胎是由于你操作不当或车辆维护不善导致,且未涉及其他车辆或行人,则通常属于单方事故,你自行承担责任。若爆胎引发与其他车辆、行人的碰撞,或由于道路管理方责任导致,则责任需结合双方行为或道路管理方责任判定。若爆胎由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引起,你的驾驶行为尽了合理注意义务,则可主张免责。 二、具体情形分析 单方事故责任 若爆胎仅因驾驶员操作不当(如超速、超载、未及时检查轮胎等)或车辆维护不善导致,且未涉及其他车辆或行人,则驾驶员需承担全部责任。在此情况下,车主(若车主与驾驶员非同一人)通常无需承担赔偿责任,除非车主对车辆维护存在过错。 多方事故责任(按过错比例划分) 若爆胎引发与其他车辆、行人的碰撞,责任需结合双方行为判定。例如,若对方车辆未保持安全距离追尾,或前车突然变道引发碰撞,对方可能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若双方均有过错,如驾驶员爆胎后因处置不当与违规行驶的第三方发生碰撞,则需按过错程度划分主次责任。 此外,若爆胎因路面坑洼、障碍物等缺陷导致,且道路管理方未尽养护义务,道路管理方可能被追加为责任方。 免责情形(非人为因素) 若爆胎由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引起,如道路上突然出现尖锐物体刺穿轮胎,或新购轮胎存在设计或生产问题导致爆胎(需提供质检报告等证据),且驾驶员已尽合理注意义务(如未超速、未疲劳驾驶等),则驾驶员及车主可主张免责。 三、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蒋昕赤
3天前

哺乳期被判实刑后的法律后果与执行规则 哺乳期并非法定免刑或缓刑事由,被判实刑后,需结合暂予监外执行制度保障母婴权益,具体后果如下: 1. 一般情形:暂予监外执行,哺乳期抵扣刑期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哺乳期妇女(正在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法院通常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监督)。哺乳期属于监外执行的有效情形,期间计入执行刑期(如判决刑期3年,哺乳期1年,哺乳期满后需继续服刑2年)。暂予监外执行的目的在于保障婴儿的母乳喂养需求及母亲的生理恢复,体现法律对母婴的人道主义关怀。 2. 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与管理 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罪犯需遵守以下规定: • 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活动情况; • 不得离开居住地(如需外出需经批准); • 配合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考察(如思想汇报、公益劳动等)。 若违反上述规定,情节严重的,社区矫正机构可建议收监执行。 3. 哺乳期结束后的处理:收监执行剩余刑期 哺乳期届满(婴儿满1周岁)后,若原判刑期未执行完毕,应当及时收监执行剩余刑期(如哺乳期1年,判决刑期3年,哺乳期满后需入狱服刑2年)。收监执行的决定由原判决法院作出,由公安机关送交监狱或看守所执行。 4. 特殊情形:哺乳期再孕的处理 若哺乳期内再次怀孕,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并未消失(仍属于“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可申请继续暂予监外执行,但剩余刑期不会中止计算(如判决刑期3年,哺乳期1年,再孕后哺乳期延长至新婴儿满1周岁,但总刑期仍需执行完毕,不会因再孕而延长总刑期)。 5. 子女抚养权的衔接:哺乳期内随母亲生活 哺乳期内被判实刑并暂予监外执行的,婴儿一般随母亲生活(符合“哺乳自己婴儿”的条件)。哺乳期结束后,若母亲仍在服刑,需协商或通过诉讼确定抚养权(两周岁内子女通常由母亲抚养,但母亲有严重疾病、不尽抚养义务等情形除外)。 注:以上内容均基于现行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具体处理需结合案件细节(如判决刑期、哺乳期时长、婴儿年龄等)及当地司法机关的执行标准。